《战国策》卷三十一·燕策三·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

《战国策》卷三十一·燕策三·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

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,酒三日,反报曰:“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,其孤未壮,可伐也。”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:“何如?”对曰:“赵,四达之国也,其民皆习于兵,不可与战。”王曰:“吾以倍攻之,可乎?”曰:“不可。”曰:“以三,可乎?”曰:“不可。”王大怒。左右皆以为赵可伐,遽起六十万以攻赵。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,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。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鄗,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。燕人大败。乐间入赵。

燕王以书且谢焉,曰:“寡人不佞,不能奉顺君意,故君捐国而去,则寡人之不肖明矣。敢端其愿,而君不肯听,故使使者陈愚意,君试论之。语曰:‘仁不轻绝,智不轻怨。’君之于先王也,世之所明知也。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,不虞君之明罪之也;望有过则君教诲之,不虞君之明罪之也。且寡人之罪,国人莫不知,天下莫不闻,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,寡人必有罪矣。虽然,恐君之未尽厚也。谚曰:‘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,仁者不危人以要名。’以故掩人之邪者,厚人之行也;救人之过者,仁者之道也。世有掩寡人之邪,救寡人之过,非君心所望之?今君厚受位于先王以成尊,轻弃寡人以快心,则掩邪以救过,难得于君矣。且世有薄于故厚施,行有失而故惠用。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,而君有失厚之累,于为君择之也,无所取之。国之有封疆,犹家之有垣墙,所以合好掩恶也。室不能相和,出语邻家,未为通计也。怨恶未见而明弃之,未尽厚也。寡人虽不省乎,未如殷纣之乱也;君虽不得意乎,未如商容、箕子之累也。然则不内盖寡人,而明怨于外,恐其适足以伤于高而薄于行也,非然也。苟可以明君之义,成君之高,虽任恶名,不难受也。本欲以为明寡人之薄,而君不得厚;扬寡人之辱,而君不得荣。此一举而两失也。义者不亏人以自益也,况伤人以自损乎!愿君无以寡人不肖,累往事之美。昔者柳下惠吏于鲁,三黜而不去。或谓之曰:‘可以去。’柳下惠曰:‘苟与人之异,恶往而不黜乎?犹且黜乎,宁于故国尔。’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,故前业不忘;不以去为心,故远近无议。今寡人之罪,国人未知,而议寡人者遍天下。语曰:‘论不修心,议不累物,仁不轻绝,智不简功。’弃大功者,辍也;轻绝厚利者,怨也。辍而弃之,怨而累之,宜在远者,不望之乎君也。今以寡人无罪,君岂怨之乎?愿君捐怨,追惟先王,复以教寡人。意君曰,余且匿心以成而过,不顾先王以明而恶,使寡人进不得修功,退不得改过,君之所揣也。唯君图之。此寡人之愚意也。敬以书谒之。”

乐间、乐乘怨不用其计,二人卒留赵,不报。

译文

燕王喜派相国栗腹拿出金百斤向赵孝成王献礼致敬,饮酒三日,返回燕国汇报说:“赵国的老百姓壮年人都死于长平之战,年幼的一代还未壮大,您可以乘机去攻打赵国。”燕王于是召见昌国君乐间,问他:“去攻打赵国怎么样?”乐间回答说:“赵国是四通八达的国家,他们的民众都通晓作战,不能与赵国开战。”燕王说:“我用一倍的兵力去攻打它,可以吗?”乐间回答说:“不可以。”燕王说:“我用三倍的兵力,可以吗?”乐间回答说:“不可以。”燕王大怒。左右大臣都认为赵国可以攻打,于是立刻出兵六十万去攻打赵国,派栗腹率领四十万士卒进攻鄗地;派庆秦率领二十万士卒进攻代郡。赵国派廉颇率领八万人在鄗地迎战栗腹,派乐乘率领五万人在代郡迎战庆秦。结果燕军大败,乐间投奔赵国。

燕王写信责备乐间并致歉意,说:“寡人无能,没有遵从您的意见,所以您才弃国而去,可见寡人无能这是非常明显的了。我想表明自己的心愿,您却不肯听,所以派使者陈述我的心思,请您抉择。常言说:‘仁者不轻易绝交,智者不轻易抱怨。’您对待先王,举世明知。寡人如果有不当之处,希望您能包涵,没想到您公开加罪于我;寡人如有错误,希望您能教诲,没想到您公开抛弃了我。而且寡人的罪过,国内无人知道,天下无人了解,您逃匿出国,公开抱怨并抛弃我,寡人就有罪了。不过,恐怕您也没有尽到忠心吧,俗话说:‘敦厚的人不以毁损他人来抬高自己,仁德的人不以毁损他人来追求名誉,’因此,掩盖别人邪恶的人是敦厚的人的行为,纠正别人错误的人是仁德的人的行为。世间有能掩盖寡人的邪恶,纠正寡人的过错的,不寄希望于你,又寄希望于谁呢?您受到先王的厚待而享受尊位,现在却轻率地抛弃寡人而称心如意,那末,掩盖我的邪恶,纠正我的错误,就很难要求于您了。而且世人虽然对待寡人很刻薄,我反而厚待他们;他们行为虽然有错误,我反而惠爱并任用他们。现在即使寡人蒙受无能的罪名,而您也会受到缺乏仁厚之风的批评,还是由您抉择吧,我无所他求。国家有边界,就如同家庭有垣墙一样,是用来敦睦感情,掩饰内丑的。家庭不和睦,便把家里的予盾宣扬出去,这可不是符合一般常理的做法。怨恨还未显露,就公开抛弃,不能说是尽到忠心了。寡人虽不好,还不象殷纣那末坏;您虽然不得志,还没有象商容、箕子遭到的那种灾祸。可是,您没有把我的错误掩盖在内部,反而在外面公开抱怨,恐怕这恰恰足以伤害您的高义,而降低高尚人格,不是这样吗?如果您这样做,可以表明您的大义,可以成全您的高风亮节,我虽然蒙受不好的名声,也不觉得难以接受。想要表明寡人待您刻薄而您又见得敦厚;宣扬寡人的耻辱,而您又不见得光荣。这样一做,双方都受损伤。讲节义的人,不以损害他人来抬高自己,何况损害了别人而又损害了自己呢?希望您不要因寡人无能,而伤害您以前的美德善行。从前柳下惠在鲁国做法官,多次被撤职,却不离开鲁国。有人对柳下惠说:“你可以离开鲁国了。’柳下惠说:“如果与一般凡人不同,到哪儿不会不被撤职的呢?既然都是一样被撤职,我宁愿在本国被撤职。’柳下惠并不因多次被撤职而自暴自弃,所以人们不忘却他过去的功业;不去考虑离开本国,所以古今没有人非议他的。现在我的错误本国人未必知道,可是议论寡人的人遍及天下。谚语说:“忠言不加伪饰,高论不伤害人,仁人不轻率绝交,智者不丢弃功业。’抛弃人的大功,就会使别人情绝而仇恶;轻率绝交,贪求私利,结果就产生怨恨,因绝情而抛弃前功,因怨恨而自暴自弃,这种情况应该产生在与国君疏远的大臣之中,不希望发生在您的身上,如果我没有罪过,您难道会怨恨吗?希望您抛弃怨恨,追念先王,再来继续教导寡人。也许您会说:‘我将因 为您的过错而感到高兴,因表明您的丑恶而不顾先王对我的厚爱。’使寡人进不能建立功业,退不能改正错误,这都由您来决定,希望您考虑,这是寡人区区心意,所以诚恳地写这封信向您说明。”

乐间抱怨燕王不采用他的计谋,终于留在赵国没有回信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2 分享